:::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 火山災害

大屯火山群與台北盆地之地震地質調查與監測(4/4)

年度 100年度
主管單位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執行單位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5240.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1/1/1~2011/12/31
計畫主持人 黃柏壽
計畫重點描述 本計畫為大台北地區特殊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第二期研究計畫,共為期四年(2008年至2011年),全程目標以整合第一期(2004年至2007年)已設立之地表與井下地震站,並適度地增加或調整觀測站之個數,聯合中研院地球所之現有觀測站,建立大台北地區、大屯火山群地區及宜蘭龜山島地區之地震監測網,繼續進行目標區之地震觀測及相關可能地震災害分析研究。本計畫之具體工作項目有下列各項:(一)設立臨時寬頻地震觀測網監測台北盆地及大屯火山群地區內的微震活動;(二)完成大台北地區由6口井下寬頻站所建構的地震網,全年持續監測台北盆地內的微震活動;(三)設立大屯火山群地區6個地表寬頻地震觀測站,以長期監測之大屯山地區火山地震活動與其空間分佈;(四)設立宜蘭縣及龜山島地區的臨時地震觀測站,以監測龜山島及其附近地區之微震與火山地震活動之時間分佈。雖然有限的地震資料無法顯示山腳斷層有明顯的活動,山腳斷層活動的可能性仍然不可忽視。由野外地質資料顯示山腳斷層在最近的地質年代中仍有明顯的斷層落差,GPS觀測資料顯示本地區應力方向不具明顯的方向性,代表本地區屬於張力作用狀態,盆地內的地震活動稀少可能隱含斷層屬於閉鎖狀態,山腳斷層仍具有引發災害性大地震之可能。依據多項調查及研究發現大屯火山群可能屬於休眠活火山,也就是未來再度噴發的可能性暫不可完全排除。因此更積極的研究監測工作是政府必須進行的工作。運用所收集的資料本計畫主要探討:(一)探查台灣北部隱沒板塊之形貌;(二)評估大台北地區內斷層(例如山腳斷層等)活動的可能性與地震空間分布;(三)建立北台灣火山地區(大屯火山群與龜山島)微震活動的三維空間分布圖;(四)研究北台灣地區之地殼速度構造模式與地震波的地表放大特性分析;(五)透過高解析度的地表及三維地下構造數值模型,模擬台灣東北部外海發生大型隱沒帶地震時,對大台北地區所造成的影響。這些研究之成果,將有助我們更具體地評估北台灣地區的活動斷層與地震潛勢。更進一步將可作為政府從事重大經建之規劃、施工與國土利用等之重要參考資料。

關鍵詞:台北盆地、山腳斷層、大屯火山、龜山島、地震網、微震調查
必要工作項目 1. 台北盆地井下地震站監測網監測山腳斷層活動。
2. 大屯火山群微震監測網。
3. 宜蘭及龜山島地區微震監測網。
預期成果產出 1. 台灣北部火山與斷層之地震相關時空分布圖。
2. 台灣北部震波傳遞效應評估。
3. 岩漿庫可能模式。
對應方案課題
    檔案下載 [無相關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