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學校團體
  • 教育機構
災害類型
  • 其他災害

建立我國推動防災教育策略之研究

年度 102年度
主管單位 內政部消防署
執行單位 社團法人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800.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3/3/1~2013/12/31
計畫主持人 陳龍安
計畫重點描述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及副熱帶季風區,地理位置特殊,地震及颱風等天然災害不斷,不僅無法避免,地震災害之發生更是難以預測。因此,巨災常態化已成為未來我們必須面對之趨勢,我國更應該防患於未然,於日常生活中建立全國民眾防災意識。本研究之內容,乃針對現行國內防災教育之作法與成效進行建議與探討,評估目前防災教育師資之養成及資源,進而研提未來有效推動防災教育之策略模式,以期強化全民防災之觀念,提升國家整體防災之能力,減輕不可預期災害之衝擊與損失。

本研究團隊成員涵括教育與防災等領域,在執行研究期程中,藉由期初、期中、期末審查會審視各階段研究成果,以及調整研究方向;研究期間定時舉辦研究小組工作會議,檢視各項工作績效,並邀請國內教育、防災、工程、法律等領域專家,舉辦學者專家座談會,彙整各項專業意見後,逐步歸納研究結論與後續建議。

本研究針對現行國內防災教育之作法與成效進行建議與探討,評估目前防災教育師資之養成及資源,進而研提未來有效推動防災教育之策略模式後,有以下幾點重要發現:

(一) 台灣的防災教育把防災和教育分別看待,在學校教育課程部分,未有整合一貫性的課程內容,也沒有正式之天然災害防治或減災之課程安排。且無防災教育法源依據,在輔導與獎勵、罰則、專責單位與經費來源方面均無相關規劃。
(二) 檢視國內我國目前之防災教育,於各層級學校教育中均有包含,成人教育亦散見於不同政府主管單位中,然目前尚未能完整涵蓋災害防治之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建四個環節,且課程教材由國小、國中、高中、大學乃至成人教育各階段,亦缺乏一貫性與完整性,對於全民防災意識之養成,甚為不足。
(三) 要提升民眾的防災知識與防災能力,可以從推動防災社區方面來著手,並結合區域內的學校、公益單位等,以強化防災知識的影響力。
(四) 國內無防災教育專業師資培育專責單位,防災教育師資較缺乏,無法快速將防災教育普及於各級學校、甚至各單位及社會大眾。因此,防災教師的培育方面,可由中央依各級教師防災知識所需之綜合能力擬定防災訓練教材內容,再委由相關訓練機構或學校進行培訓或講習,並經過一定的評量機制才能取得防災師資資格。
(五) 全民防災救育可仿效環境教育的精神,運用不斷教育的方式,培育國民瞭解防災及永續環境之關係,建立全民防災正確觀念,落實防災工作,同時明定全民防災教育主管機關並明定明確區分中央與地方之分工與職掌,使責任分工更為周全明確,加強推展效能。

關鍵詞:防災教育、師資資料庫、策略模式
必要工作項目 1. 比較國內現行防災教育與已立法公布之「全民國防教育法(94.02.02)」及「環境教育法(99.06.05)」,推動上之差異及成效。
2. 檢視國內現行防災教育作法,並提出建議。
3. 統整國內教育體系現行防災教育內容,檢視防災知識的建立與影響力。(例如國中、小防災教育教材之正確性,如建議地震時的黃金三角、戴濃煙逃生袋穿越濃煙等。)
4. 規劃「建立防災教育師資養成機制」,並研提試行模式。
5. 針對各層級政府現有防災教育師資進行評估,並建立師資資源資料庫。
6. 研提「我國推動防災教育策略」之試行模式。
預期成果產出 從日常生活中,從學校到社會教育,建立完整綿密的防災教育鏈,建立全國民眾防救災意識與正確的防災觀念,定期加強演練。於災害發生時,快速配合政府救災反應,最短時間內全面啟動救災機制,採行適當應變作為,以有效控制災情,將災害損失降至最低。
對應方案課題
    檔案下載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