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其他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台灣地區自由場強震網資料收集及分析

年度 100年度
主管單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執行單位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6308.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1/1/1~2011/12/31
計畫主持人 王乾盈
計畫重點描述 子計畫一:台灣中地區自由場強震網資料收集及分析
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自1992年起,於全島設置七百多部自由場強震儀,監測強地動情形。為維護儀器正常運作及資料蒐集方便,全省分成四個區域,分別由不同的大學與研究單位負責資料收集的工作。本所負責中部地區強震網(TCU網),涵蓋面積約150公里 x 140公里,共計有182個強震站,範圍包括:桃園縣24站、新竹縣25站、苗栗縣29站、台中縣50站、彰化縣30站、及南投縣24站。計畫主要的工作包含:1)儀器維護 2)資料收集 3)基本資料分析與整理。目的是希望能夠收集高品質的強震資料,並使整個系統運作更為順暢,提高資料可信度。

經分析2009~2011年中部地區TCU網收到的地震PGA資料,發現:1)整個TCU網的PGA值往西南增加,亦就是,彰化地區比桃竹地區高約3倍,2)台中盆地(尤其台中市)及埔里盆地場址放大不明顯,近岩盤站特性,3)有5個站異於常態,場址放大明顯。

關鍵詞:強地動觀測計畫、強地動、資料收集

子計畫二:台灣北部地區自由場強震網資料收集及分析
本計畫之目的主要協助中央氣象局對於台北及宜蘭地區實施定期經常性之儀器檢測及地震資料的收集。在台北地區共設有135部自由場強震儀,宜蘭地區則有74部自由場強震儀。每四個月前往各個觀測站實施檢測,並將檢測結果、儀器作業狀況記錄,及蒐集的地震記錄篩選後,整理分類所得之地震資料送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本年度(2011年)的第一次檢測共蒐集760筆地震記錄資料,第二次和第三次檢測分別各蒐集721和337筆地震記錄資料。本文分析2011年4月30日8點35分發生在宜蘭附近的地震,此地震規模為ML5.8 (Mw4.8)、震源深度75公里,中央氣象局推論此地震的震源機制為平移斷層。台北及宜蘭地區除了31個測站的電源或儀器問題之外,其餘共有178部(85.2%)自由場強震儀完整的記錄此地震資料,此次地震的垂直向、東西向和南北向之最大強地動加速度值(PGA)分別為11.6、60.9和92.8 cm/sec2。

關鍵詞: 台北、宜蘭、儀器檢測、地震資料收集、宜蘭地震

子計畫三:台灣西南地區自由場強震網資料收集及分析
中央氣象局之台灣強地動觀測計劃(TSMIP) 至2011年12月,於台灣西南部地區自由場,共設189座強地動觀測站,其中安裝A-900強震儀3站、A-900A強震儀67站、CV-574C強震儀18站、CV-575C強震儀34站、SMART-24強震儀66站及陣列1站。觀測站之布設,以均勻分布於此地區為原則,雲林縣32站、嘉義縣37站、嘉義市8站、澎湖縣3站、台南市57站及高雄市52站,本年度依三次的例行資料收集和儀器檢測來維持各觀測站運作。
必要工作項目 1. 規劃建置山區強震站,並定期蒐集各地區之強地動觀測站資料,於篩選後繳交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建檔,以提供各界使用。
2. 定期實施強震站站房及儀器之初步檢測,遇有故障狀況須立即回報,協助站房與儀器遷移之新站址會勘,提出儀器作業狀況紀錄書面報告及表格,供中央氣象局進行維護改善,使站房及儀器處於最佳的運作狀態。
3. 提供各地區收錄之災害性地震資料、一般強震資料及站址特性基本分析。
4. 評估各站站址效應與儀器參數之相關性,提高強震資料之觸發率,評估各測站的監測效能,提供中央氣象局做為測站調整之參考。
5. 災害性地震發生後,儘速到達測站蒐集地震資料,提供防救災單位參考使用。
預期成果產出 1.規劃建置山區強震站,提升強地動觀測網之整體涵蓋度;定期派員前往測站蒐集地震資料及進行資料篩選,可協助中央氣象局將地震資料收錄及初步整理,加快資料處理速度。
2.定期檢測站房及儀器狀況,適時調整儀器參數,可協助中央氣象局掌握各測站站房及儀器現況,適時派工維修及保養,保持站房及儀器之最佳狀態,提高儀器地震觸發比率及測站效能。
3.收錄資料經處理建檔後,可建置完整強震資料庫,提供地震研究、工程建設之耐震評估參考、各級防救災單位及社會大眾使用。
對應方案課題
  • 其他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