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災害類型
  • 其他災害

未來十年我國災害管理發展趨勢及因應策略之研究

年度 100年度
主管單位 內政部消防署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消防安全中心基金會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869.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1/1/31~2011/12/31
計畫主持人 鄧子正
計畫重點描述 近年來全球環境氣候快速變遷異常氣候狀況頻傳,且臺灣地區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及亞熱帶季風盛行區,據統計臺灣每年發生有感地震約200次以上、侵臺颱風則平均為3.4次,加上各種以往未有的惡劣氣候及災害接踵而來。回顧過去幾年來各類災害,從1999年921大地震重創中部地區、2000年象神颱風造成基隆河上游泛濫、2001年納莉颱風洪水癱瘓大台北各項交通運輸系統,再到2009年莫拉克颱風水災使其南部地區多處村莊慘遭毀滅之情形,台灣實需針對未來災害趨勢有所研究並提供因應之道。

本研究藉由文獻探討,針對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及研究報告進行初步分析,探討重點在於針對有關我國災害管理持續精進工作的25篇文獻、我國災害防救體系架構因應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調整的20篇文獻及因應氣候變遷配合調整的11篇文獻中,進行與三項研究主題現有作法的背景瞭解、趨勢分析與未來做法初步研擬之依據。透過訪談8位學者與專業人士,並針對未來災害管理應持續精進之工作、因應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調整檢視災害防救體系架構、因應氣候變遷配合調整之各項災害管理策略方針三大方面召開三次專家座談會後,彙整專家學者的意見,針對我國未來持續精進工作在近程方面提出22項議題、中程方面提出27項議題、長程方面提出6項議題,針對災害防救體系架構因應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調整上在近程方面提出19項議題、中程方面提出21項議題、長程方面提出11項議題,針對在氣候變遷災害管理配合調整方面在.近程方面提出13項議題、中程方面提出12項議題、長程方面提出2項議題,提供各部會災害業務相關主管機關及縣市消防局參考。

研究單位針對所有相關議題統整後,提出四項建議:一、為因應目前災害規模持續增強的趨勢,近期應加強防災人才的召募與訓練,以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投入各項防救災工作及協助推動防救災業務;另災時疏散撤離及安置收容方面,各級政府部門之角色及權責劃分應力求明確,以提升疏散撤離及安置收容之效能,確保民眾生命財產之安全。二、從研究中發現,目前防災工作最常出現的問題是政府部門間的合作及共享資源的議題,因此未來防災資源的全面整合,並針對可能發生巨災的區域做大規模疏散撤離計畫的訂定與演練有其必要。此外,應設法強化即時災情監測系統,將警政單位的路口即時監視系統納入救災系統、提供即時淹水情資、在災害潛勢風險較高之村里適當配置防災專員,並以雨量筒觀測或增設自動雨量站...等方式協助防災作業,以進一步落實基層之防災能力。三、縣市政府是災害應變的第一線,從民國101年1月開始,在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調整下,我國中央政府組織將會調整,其中人力精簡、組織改組也都將影響防災工作推動,因此必須強化第一線縣市政府的基層防救災能力,並透過「災害防救深耕計畫」將產官學界做結合,彌補目前地方防災能力的不足。此外,在直轄市政府防災能力的強化上,因縣市升格所產生的防災業務銜接問題,亦應妥為協助與因應。四、為因應未來氣候變遷帶來的防災挑戰,除應持續提升氣象預報精準度、增設自動雨量站,確實掌握降雨趨勢外,並應妥善運用氣象預報技術於災害防救工作。在預報技術上,也應盡力提升到更小區域範圍與更長時間的預測,讓災害防救工作與氣象預測可確實結合,以提升災害防救之效能。

關鍵詞:災害管理、災害應變計畫、災害防救
必要工作項目 一、 持續精進工作:
(一) 加強圖資、點位、人口、地形、地質、管線、門牌號碼…等基礎資料建置。
(二) 建立災害應變基金,解決救災經費及地方政府救災經費短缺問題。
(三) 持續更新土石流及淹水潛勢資料。
(四) 明確疏散撤離時機。
(五) 強化防救災資訊系統。
(六) 推動救災區域聯防機制。

二、 災害防救體系架構因應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調整:
(一) 探討鄉鎮市層級災害防救組織存廢。
(二) 提升縣市應變能力。
(三) 整合中央部會能量。

三、 因應氣候變遷配合調整:
(一) 提升天氣預報技術。
(二) 取得災時立即影像圖資。
(三) 推動防災士制度,提升全民防災意識及能力。
(四) 運用科技設備於防救災工作。
(五) 國土規劃與災害防救。

四、其他災害管理重要工作與因應策略。
預期成果產出 完成我國未來災害管理發展規劃及因應策略之具體建議草案,以為我國未來災害管理工作之參考。
對應方案課題
  • 其他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