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學校團體
  • 一般民眾
  • 其他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應用AIoT技術進行建築物安全耐震能力評估檢查

年度 110年度
主管單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執行單位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預算來源 科技經費
執行經費(仟元) NT$1089.60
執行期間(起&迄) 2021/3/5~2021/12/31
計畫主持人 王榮進
計畫重點描述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歐亞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全島約有33條活動斷層,且大部分位於建築物及人口稠密之都會地區,如發生高強度地震災害,將對民眾生命及財產威脅甚鉅。面對已知的風險,如何運用當前科技來保障建築物內的民眾生命財產是我們必須面對的課題。
建築物的結構強度在規劃設計時已經有法規進行規範,近年更進一步在「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簽證及申報辦法」中要求於建築物公共安全檢查申報時進行耐震能力評估檢查,此為平時勘檢,類似身體定期檢查,未能及時反饋建築物經歷地震衝擊後的實際結構強度。本案冀望能應用AIoT技術等新技術,除協助平時勘檢外,更擴大至震前預報、震中紀錄、震後分析,在滿足法規公安檢查需求外,進一步協助用戶或管理單位進行事前準備,及災後快速反應及復原措施的參考。
必要工作項目 本計畫預計將地震儀安裝於示範建築物上,即時記錄建築物因地震事件造成的結構變動數據,再藉此估算建築物的結構強度是否有所異常。此一過程可協助管理單位清楚而有效率地自動監控建築物的結構強度,累積建物強度的相關大數據,除可即時發現異常數據確保民眾安全,也可提供管理單位在長期維修規劃或新建物設計時的重要參考。而遭遇高強度地震後,更可提升效率免去人工實地清查評估,快速地掌握建物狀況。
一、以一棟建築物為實證場域,結合國內監測大廠地震儀,對建築物進行持續性監測,建置監測數值蒐集及通報流程之設置建議。
二、確認AI智慧&IOT技術進行耐震能力評估檢查之應用範疇。
三、快篩評估系統技術及設備普及化之配套措施,如法規修正建議及商業模式之建置。
預期成果產出 (一)減少檢查人力,補強平時勘檢的頻率。
(二)震前及震中利用地震預警系統,在強震來臨前提早預警。
(三)紀錄震時建物數據,作為後續大數據之應用。
(四)震後運用快篩評估系統,對結構監測結果進行評估,即時將受災情況通報給相關人員。
(五)透過平時勘檢、震前預報、震中紀錄、震後分析等階段,協助用戶或管理單位進行事前準備,及災後快速反應及復原措施的參考。
(六)舉辦1場說明會,宣導推廣研究成果。
對應方案課題
  • (舊)課題四:精進防災科研技術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中英文摘要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