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其他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井下地震儀微震觀測(II)

年度 100年度
主管單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346.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1/1/1~2011/12/31
計畫主持人 馬國鳳
計畫重點描述 歷年以來,地震研究多以研究地表測站的紀錄為主,因此資料品質深受站址及雜訊的影響,無法分析微小地震。台灣車籠埔深鑽(TCDP)在斷層帶上下設置7-level地震儀,深度為地下850~1300公尺。此井下地震儀紀錄可紀錄極微小地震,且低雜訊,將可有效的分析,小地震至大地震的地震波相特性。TCDP-A井中安裝三分量七層井下地震儀陣列,間距為50到60公尺,跨越車籠埔斷層主要破裂帶1111公尺,在分析TCDP井下地震儀的資料及經驗後,我們將井下地震儀的分析應用到氣象局井下地震儀,在原來研究的架構之下本計畫在計劃中,加 入分析氣象局井下地震儀方向修正的探討,目前分析的井下加速度地震儀的方位角校準值, WJS站的修正值為北往西128度、HWA站為北往東152度,而NNSH站則為北往東90度。修正後其紀錄完整地震波形,有能力偵測更小的地震。由氣象局地震網的定位的地震,我們得到井下地震儀紀錄的振幅與規模的關係式,進而未來根據此關係式,可以針對地震觀測網沒有紀錄但井下地震儀紀錄到的微小紀錄,做規模的訂定,了解每一井不地震站的偵測能力,未來將以此經驗,運用到其它氣象局的井下測站,分析其波形特性並了解其偵測能力。在此三年期的計畫中,陸續由以上的計畫目標進行觀測及研究,以目前及未來持續紀錄的地震分析其特性以助於了解台灣區域構造及地震斷層的特性。
必要工作項目 1. 針對台灣西部麓山帶淺層地震在西部沿海鬆軟沖積構造下之波傳行為進行分析,從中比較S波與低速表面波振幅變化。
2. 屏外海地震是否也會有東北部地震的類似波傳特性,也將進一步分析。
預期成果產出 1. 確定CWBSN觀測資料中異常波相之性質與成因,可對定位工作提供參考。
2. 異常波相的振幅變化與規模制訂有密切關係,從確認波相以及震源效應之雙重比對,可以縮小規模變異偏差量。
對應方案課題
  • 其他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