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斷層活動性之地球化學觀測與研究(4/4)

年度 101年度
主管單位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執行單位 國立臺灣大學
預算來源 [無]
執行經費(仟元) NT$6110.00
執行期間(起&迄) 2012/1/1~2012/12/31
計畫主持人 楊燦堯
計畫重點描述 選擇位於斷層帶附近的適當位置,設置氣體地球化學與水壓遠端傳輸觀測站,配合鄰近地區之地殼活動觀測資料,有助於吾人瞭解該地區之斷層、地震活動與觀測結果之關聯,並進一步觀測其活動可能之前兆訊息與可能機制。本計畫持續觀測既有的氣體觀測站,新竹大平地測站對於臺灣北部的地震活動較為敏感,尤其是宜蘭地區一帶;雲林古坑、嘉義中崙站則對於臺灣西南部及東部地區的地震活動較為敏感;屏東屏科大站對於台灣南部地區的地震活動比較有關聯;臺東池上站之土壤氡氣氣體成份則與臺東及花蓮南部附近的地震活動有很顯著的關連性。本年度分析2011年12至2012年11月間地下水觀測井內之地下水壓變化,主要研究結果如下:(1)台北觀測站對於東部與北部地震較為敏感,然而今年水位資料狀況較差,觀察出的異常反應也較往年減少。(2)新竹地區觀測井,新樂站有較佳的地下水壓震前異常反應,震央大多分布於新竹地區、台灣東部地區以及一起台灣南部之地震(霧台地震)。(3)嘉義地區震前水壓異常反應之地震,震央主要分布在台灣中南部以及東部外海。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計畫執行期間,花東縱谷南段未發生強震(MW>6.0),安通站監測井中地下水水氡及地下水溶解氣體(甲烷及氮氣)濃度未觀測到異常之變化。墾丁公園社頂站在2010年3月4日ML = 6.4高雄甲仙地震、2012年2月26日ML = 6.4屏東霧台地震及2012年10月25日ML = 5.5高雄地震來臨前,皆觀測到地下水水氡及地下水溶解氣體(二氧化碳)異常下降之現象。將連續觀測資料利用不同的時序分析方法進行處理,如:經驗模態分解(EMD)或疊代式高斯平滑法(Iterative Gaussian Smoothing)處理之後,能夠初步濾除掉每日的週期性變化,進而有系統及客觀地辨識出與地震活動有關的異常。未來將逐漸歸納不同測站的資料特性,以及與地震活動相關的異常情形,以期能夠有效地將地球化學的資料異常與構造、地震活動作聯結。
必要工作項目 1. 維護與分析地球化學土壤氣體觀測站與水壓觀測站,使能夠連續運轉接收資料。
2. 持續採樣並分析水氡及溶解氣體(甲烷及氮氣)成份。
3. 進行不同觀測站分析結果對地震活動之不同敏感度分析。
4. 收集各觀測站鄰近地殼、地震活動觀測資料,分析觀測站氣體成份、水位變化與鄰近地區斷層與地震活動之關聯性。
預期成果產出 1. 針對各氣體連續觀測站與水位觀測井,持續分析其土壤氣體成分與水位變化。
2. 分析水壓觀測資料(共七站)。
3. 完成美崙站遷站。
4. 持續採樣並分析水氡及溶解氣體(甲烷及氮氣)成份。
5. 進行不同觀測站分析結果對地震活動之不同敏感度分析。
6. 持續收集鄰近地殼、地震活動觀測資料,嘗試分析觀測站氣體成分、水位變化與當地斷層、地震活動之關聯性。
對應方案課題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