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其他
災害類型
  • 震災(含土壤液化)

臺灣地區109年中大型地震震源資訊之快速彙整與提供

年度 109年度
主管單位 交通部中央氣象局
執行單位 國立中央大學
預算來源 科技經費
執行經費(仟元) NT$2105.00
執行期間(起&迄) 2020/1/1~2020/12/31
計畫主持人 馬國鳳
計畫重點描述 地震災害與震度的相關性,為評估地震發生時對民眾及政府衝擊性的重要參考。利用臺灣二十多年來高品質的地震資料,可分析地震災害與重要地震參數指標的關係,如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反應頻譜週期值,並整理未來可能新震度分級指標,對過去二十年來震度的修正值,並希望得出地震災損性曲線與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未來可能的新震度分級指標的關係。
例行性地震源破裂過程分析是有其困難性,但透過逆推方法上的改進以及部分參數的簡化,仍然有機會達到快速分析的目標。盼透過執行本計畫所累積之成果,可以將研究工具做精進並累積相關研究經驗,最終希望可以達到自動快速求解的目標。
必要工作項目 1. 地震震度分級及災損性比較分析:
 (1) 利用自1993以來中央氣象局自由場歷史地震資料,取得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不同週期下反應頻譜加速度值、速度值,與過去震度結果相互分析比較,試建立以加入波形持續時間(waveform duration)為考量的可能新震度分級關係。
 (2) 利用過去災害地震災損資料,配合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不同週期下反應頻譜加速度值、速度值等,建立地震災損性曲線,並分析研究結果與新震度分級指標的關係。
2. 中大型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近即時分析:
 (1) 臺灣中大型地震震源參數自動分析、收集與整理。
 (2) 臺灣中大型地震近場強地動資料收集與整理。
 (3) 快速分析與提供台灣中大型地震震源破裂資訊。
 (4) 建立臺灣中大型地震震源破裂模型資料庫。
預期成果產出 1. 地震震度分級及災損性比較分析:
 (1) 比較過去二十多年來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不同週期下反應頻譜加速度值、速度值與目前震度分級的結果。瞭解在目前的震度指標下,與各地震動值之間的關係,可以反映在目前震度分級指標下,小規模地震卻有大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大震度的情況。
 (2) 以波形持續時間(waveform duration)為考量的可能新震度分級關係式。
 (3) 以地震動最大加速度值、地震動速度值及不同週期下反應頻譜加速度值、速度值下所建立的地震災損性曲線。
 (4) 地震災損性曲線研究結果與新震度分級指標的關係。
2. 中大型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近即時分析:
 (1) 針對臺灣中大型地震進行震源模式分析,可對大規模地震震源破裂特性有更清楚的掌握。同時所建立之震源模型對於後續研究,如庫倫應力轉移分析、地震波傳遞模擬與強地動評估可提供重要的資訊。
 (2) 長期來看,震源破裂模型持續且有系統的分析與建立可以作為地震震源物理特性研究以及地震防災、減災上的參考。
對應方案課題
  • (舊)課題四:精進防災科研技術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中英文摘要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