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適用對象
  • 中央政府(部會)
  • 其他
災害類型
  • 水災
  • 土石流及大規模崩塌災害

坡地場址調查觀測及變形機制分析(4/5)

年度 109年度
主管單位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執行單位 財團法人中興工程顧問社、國立交通大學
預算來源 科技經費
執行經費(仟元) NT$7300.00
執行期間(起&迄) 2020/1/1~2020/12/31
計畫主持人 趙韋安
計畫重點描述 本計畫聚焦於細緻化坡地場址穩定性之調查技術開發,以分年分場址進行坡地調查工作,同時持續觀測與回饋分析前年度之坡地場址,本年度再選定之1處場址(臺東縣霧鹿崩塌地),進行分析調查研究,主要之計畫效益包含野外調查及模式分析等主要項目。現地調查工作項目,包含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地質鑽探取樣總長至少300米、地電阻剖面總長1,000米、主動/表面波震測法300米(2維影像側線)及6點(1維波速剖面)、地表RTK及全測站量測剖面觀測系統;地中儀器建置項目包含佈設1組寬頻地震儀、7組地聲計、5孔鑽井及2孔井水位水壓觀測井(含建井前之孔內井測)、以及2孔地中變位之觀測儀器、1組淺地表含水量觀測儀器;室內分析項目則有現地場址之變位分析、地下優勢水流分析、三維地下水文模型建置、動態降雨對於場址可能破壞模式之影響;另配合梵梵場址持續維運的淺層含水量、地下水位及地中變位資料進行三維地下水流模式驗證與率定、破壞行為及下邊坡影響範圍之驗證與率定。本計畫導入降雨入滲之水文模型概念,配合各項影像判釋方法、地球物理探測技術與物理變形模式之研究發展,預期能對降雨引致坡地失穩之條件進一步掌握,並完成坡地場址地質調查與變形破壞模式分析。本調查及觀測技術之研究成果,可供對於崩塌機制、崩塌發生條件及崩塌影響範圍等,在防災規劃上有更細緻之評估考量。
必要工作項目 1. 坡地場址地質調查:內含地質鑽探總長300米、地電阻剖面總長1,000米、主動/表面波震測法300米(2維影像側線)及6點(1維波速剖面)及孔內試驗調查成果,並提交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報告1式。
2. 三維水文地質模型建立及驗證:需搭配至少2孔深井之水位及水壓觀測資料。
3. 三度空間坡地活動性評估系統建置:
地表觀測系統:RTK、靜態基線測量與分析及連續GPS站測量與分析。地下觀測系統:淺層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位井*2、TDR 滑動觀測設備*2。地動觀測系統:寬頻地震儀*1、地聲計*7。
4. 動態水文條件下之破壞力學分析:包含同破壞模式之崩塌影響範圍模擬1式,並考量深層及淺層崩塌。
5. 梵梵 (D007)場址持續觀測與回饋分析:颱風汛期前後之觀測資料分析,並進行相關模式之驗證與率定。
預期成果產出 1. 基地地質調查及地質安全評估報告(霧鹿崩塌地)
2. 坡地場址三維水文地質模型建置
3. 坡地場址活動性評估及觀測系統建置
4. 坡地場址動態水文條件下之破壞力學分析一式
對應方案課題
  • (舊)課題四:精進防災科研技術
檔案下載 全文報告 中英文摘要 精簡報告 成果海報